mark一些《是,大臣》相关的地址~顺手卖个安利~

玛莉蓓尔的花房: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电视剧,必须要写篇东西来安利,另外mark一些资料地址啥的。

我买了两本书,分别对应《是,大臣》和《是,首相》,英文名《Yes, Minister》(以下简称YM)和《Yes, Prime Minister》(简称YPM)。这个系列是先有剧后有编剧编的书,所以还是得先看剧。可惜的是目前能在线看的地址几乎都没有完好无损的了,可能需要下载来看。YM有3季,每季7集,YPM有2季,每季8集,加上圣诞特辑,一共38集。正常每集30分钟,圣诞特辑1小时。

剧的前三季主要内容是英国行政事务部大臣吉姆·哈克(也就是部长,YM封面最左边坐着的那位),在任期间与他的常务秘书汉弗莱·阿普比爵士(抱着文件那位)、私人秘书伯纳德·伍列(打着红领带那位)处理各种政治上的事务,期间发生各种搞笑的事情,与政府中的其他各色人等打交道。圣诞特辑是说后来汉弗莱爵士升职为内阁常任秘书,与前任常任秘书阿诺德爵士达成默契,通过种种运作,帮哈克成为了新任英国首相,哈克提拔伯纳德成为他的首相私人秘书,于是最后两季是三人组在唐宁街十号继续斗智斗勇。

行政事务部是个虚构的部门,可是剧中的故事非常有趣,以至于能够吸引不止一个真正的英国首相。撒切尔曾经说YM是她最喜欢的电视剧。卡梅伦也曾经觉得政府不会像剧中这样运作,但是当完了首相却觉得,政府真就是这么运作的。布莱尔在回忆录里写道:

电视剧《是,首相!》里的那位汉弗莱爵士的角色是一种模仿和虚构,但他是最为贴近事实的模仿。汉弗莱爵士不左也不右;他只相信管理和维持事物的原貌,保持现状,其理由与其说是根据情况,还不如说是为了保住现状,一个他所认识、所理解、觉得如果脱离就会有风险的现状。为了躲避风险,必须付出一切代价。

——托尼·布莱尔《旅程》第七章 “执政如散文”

显然布莱尔看的是对的。

我在哈利波特粉圈认识的一个朋友是布莱尔这本回忆录的中文译者之一,他因为觉得我有帮他看中文译得顺不顺,于是得到成书之后就寄送给我一本。其实所谓我帮他完全是他谦虚,我只不过借跟他的交情想早点看看布莱尔写了什么而已。结果,7年前的我因为对政治了解太少,看首相写的书,一多半内容都不明白,自然也完全忽略了他在书里提的这部电视剧。等到我真的注意到这部剧,已经是英国脱欧的时候的事情了。

“——500年来没有变过:创造一个分裂的欧洲。因此,我们联荷兰制西班牙(英西战争),联德国制法国(战拿破仑),联法国和意大利制德国(一战),联法国制德国和意大利(二战),分而治之。您看,一贯效果很好,为什么要改变?”

对此,哈克问:“这都是老皇历了吧?”

汉弗莱继续说:“对,也是现行政策。我们得打进去,从内部攻破。我们施加过外力,没有成效,现在可以从里面把它搅成一锅粥了……”

——到去年搅和够了觉得不好了就退出了。┓( ´∀` )┏

通常来讲,我们把这叫做大陆均势政策。但是汉弗莱爵士说的毫无疑问更加好懂。

这一段出自YM第一季第五集。上任以来致力于精简节约、给政府裁减冗员的大臣哈克,终于玩脱了,首相和其他不少部门的大家都认为,既然哈克这么想节俭,干脆就把他的行政事务部废除算了,这肯定是大规模又很成功的精简行为,于是,整个行政事务部面临了一次大危机:

哈克于是跟汉弗莱、伯纳德、包括当时的私人顾问弗兰克一起商量对策,说着说着就说到当时首相想要办但又不想自己出头的欧通卡,于是聊到了欧盟和英国对欧政策,就有了这么一段非常精彩的台词。如今英国脱欧,很多人感叹说,这剧的编剧还真是看透了英国对欧洲的心态。

看这部剧的时候会觉得,很多当年是问题的问题,现在也依然是问题。YM三季的隐藏主线大概是裁剪冗余人员,其余有包括信息安全、女性主义、环境保护、黑幕贿赂、科技危机等等。YPM也有更多官僚、宗教、安全的问题。这些乌七八糟的问题动不动就涉及多个国家多种价值观多种信仰,因此要处理并不那么容易。这个系列的剧的好处就在于它不会单纯地把事情二元正邪化,不会说英国做的就是正义的而其他国家是邪恶的,也不会说政客就是正义的而公务员就是邪恶的。它像一部好的小说一样,呈现真实(并非指具体事务,而是指人性),而不情绪化地解释真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道理,每个群体有每个群体的坚持,自然也同时有缺点和弱点。政治相关的概念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有趣的是,作为一部喜剧,剧中的台词很多都属于英式自我吐槽,非常搞笑。编剧们表示他们呈现政客们眼中的公务员,也呈现公务员眼中的政客,不过在2013年新版纪录片中,真正在英国政府当过公务员的人普遍认为剧中的哈克不太像现实中的任何一位首相。这好理解。而且,剧跟现实本来也就不可能一样的,编剧们主要还是想说,不能像剧里这样运营政府。所以这是一部讽刺喜剧。欢乐地看就好。

虽然哈克跟现实中的首相们不同,但在剧中为政客代言,他还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角色,而且他跟汉弗莱接触了一阵子就想到了一些应对方案,可以说,比他的前任,那位反对党的汤姆,还是有进步的。

从汤姆那边取经之后,清楚了汉弗莱的套路,哈克才能更好地与之斗智斗勇或通力合作。

三位主角中另一位,伯纳德,人称小天使,吐槽特别逗乐,还经常自觉不自觉地卖萌,十分可爱,也十分聪明。哈克当首相之后伯纳德成为首相私人秘书,在YPM第二季第三集的表现超级精彩。

“——皇家海军乐队也是,得演奏所有的国歌。知道了。(对身边的秘书)阿根廷不来了,真走运。”

秘书问:因为马岛事件?

伯纳德回答:“不,因为他们的国歌有六分钟长。”

继续接电话:

“——不然伊拉克会挨着伊朗坐,以色列和约旦也坐同一排,我们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我知道爱尔兰也是I开头,可是爱尔兰没用,爱尔兰在任何事上都不起作用。对了,传达所有人,要是教皇特使说‘本座要净手’,就是说他要上厕所。对,‘本座’是尊称,坐的是皇家宝厕。”

另外如果细究的话,剧里有些内容颇值得玩味,比如YPM最后一集,汉弗莱被BBC请去就失业问题说说看法,当然汉弗莱对着录音机就会用套话应对,然而等他以为录音机关了之后,却开始瞎说大实话:“亲爱的阿路,关于失业问题没人会讲实话,因为人人都知道,失业率减半只需要几周,只要不发社保金给那些两次拒绝了就业机会的人。北方倒真有些失业者,但南方遍地都是懒汉,大部分人大学一毕业就吃救济和住房补贴过活,还偷偷摸摸挣大笔外快。大多数雇主都抱怨缺人手,可你要招扫大街的、洗碗的,那些人拔腿就跑了,骂他们‘寄生虫’都来不及。老实说,失业率只会越爬越高,只要国家继续在社保金上烧钱。没一个政客有勇气改变现状。”

最后这句“没一个政客有勇气改变现状”跟某次他说的“政府政策几乎都不对”说不定是他真实的想法。这套改变失业率的方案也不比哈克的那些裁剪冗员的措施温和到哪去,根本不是所谓维持现状的努力。会说出“政策都不对”,也就意味着他至少自己对于什么政策才对,是有标准的。所以如果要深究汉弗莱这种维持现状的人生观的成因,我觉得除了对精英政治的认同之外,应该也包括对现实中的政客的认识——政客们是一群遇到阻碍或多或少就会退缩的人,人之常情,不可能指望他们真的改变什么现状,通常都是想改好,结果改得更糟。

大概是因为汉弗莱这个角色太令人印象深刻,就连英国女王也都记得,还有一次好像把戏里的汉弗莱跟戏外出演他的奈杰尔爵士搞混了:https://www.people.com/people/article/0,,615672,00.html 

新闻里说女王有一次去伦敦剧院,在后台碰到了奈杰尔爵士,不停地问人家在剧院里干什么。奈杰尔表示他就在剧院里工作,女王陛下还不太信的样子。导致奈杰尔觉得保不齐女王是把他当成汉弗莱爵士了。 

戏外戏里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总之,这部剧很精彩也很受欢迎,诚心推荐。附带mark一些豆瓣地址,评分基本都9.8啊9.7这个水平,点进去看大家的评论很愉快:

YM: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圣诞特辑

YPM:第一季第二季

还有一个豆瓣小组,里面有BBC和IMDB的两季相关的官网、编剧的官网和奈杰尔爵士的纪念网站。fans做的网站内容丰富,这个网站搞过一个投票:https://www.yes-minister.com/voteres.htm,“最喜欢的系列”一项,YM比YPM略胜几个百分点;“最喜欢的主角”一项,近六千人参与,汉弗莱得票65.2%,伯纳德18.1%,哈克15.0%;“最喜欢的配角”有将近四千人参与投票,江湖人称God Calls Me God的阿诺德爵士得票最多。最后统计了一下参与投票的人的性别,绝大部分是男性,占83.2%。


先这样,再发现其它的有趣的东西会再贴过来,目前就只是在豆瓣走走看看,之前B站还有正片可看,现在只有花絮了,其实跟大家一起看真的很好玩,弹幕里有些人会科普一些知识,也很棒,现在都没机会再互动了。有些老剧老电影不好买版权真的蛮可惜的,这项服务应该有什么办法开展起来才对,大家一起重温老剧会很有乐趣啊。

评论
热度(101)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这个空间我不想管 | Powered by LOFTER